2010年8月21日 星期六

西岸珍珠~美麗的漢寶園

漢寶的由來~
a.漢寶社區是彰化縣西部的一個臨海的一個小漁村,昔日為舊 濁水溪的出海口,舊名溪底,又名漢寶園,即漢寶的旱田之意。


b.依《台灣舊地名之沿革》第二冊之記載:「漢寶園一帶,原為濁水溪下游流砂走石的荒源地域。至光緒3年(西元1877年),今台南縣鹽水鎮的黃姓墾戶入墾於此,開闢濁水溪河口兩岸地帶,在南岸創建了『加走』、『鹽埔』二部落,北岸形成了『漢寶園』。相傳漢寶為墾首之名,園即旱田,地名由來即漢寶所經營之旱田。」。在舊水溪的多次改道中,有好幾個村落被大水沖毀,但是過後都只剩下漢寶園而已。

c.漢寶村也叫做八洲村,這是日治時期移民村的名稱:1941年日治時期中部官營移民村,稱八洲村,共分5聚落,依工人工作區區分,規畫為一二三四五工區,當時規劃每工區住20戶,全村預計安置100戶,即現在的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工區,地名沿用至今,現仍有八洲排水。

d.漢寶村目前的住戶有977戶,但姓氏很雜,共有71種不同姓氏。原因是漢寶村曾是舊濁水溪出海口的溪底,面積很大,又曾經是「移民村」,從日治時期,就常有鄰近村莊、鄉鎮的人陸陸續續遷移進來。目前,漢寶村的住戶,以陳姓的150戶為最多,佔17﹪,有從大城鄉遷徙過來,也有的從芳苑鄉草湖、崙腳等地遷移來此定居,所以堂號分歧,但以潁川、鑾井最多。佔第二位的是許姓,共134戶,有15﹪之多,來自福興及大城等鄉鎮。第三位是洪姓,有82戶,以芳苑的嶝山最多。

社 區 人 文

a.社區聚落:因土地面積大分為海尾、一工區、二工區、三工區、四工區、五工區、下頭寮仔(南漢寶)、大簇寮、十戶仔、北漢寶及大同農場(退除役官兵所分配經營的農場【戰士授田證】)等聚落,其中以海尾的住戶、人口最多,也最集中。

b.社區內之機關學校:漢寶國小、芳苑鄉立托兒所漢寶分班、彰化縣消防局漢寶分隊、漢寶派出所。

c.宗廟信仰:天寶宮(九天玄女)、順安宮(天上聖母)、鎮安宮(媽祖)、土地公廟(石頭公)、文樞院(一貫道)、漢寶教會等。

d.產業文化:將廢棄之蛤蜊殼,透過蛤藝研習,製作成可用之藝術品。

e.社福醫療:溫建文診所、靜心康復之家

f.人文資源:在地名作家康原






經濟及人口特質

居民主要從事農漁業,主要的農作物有水稻、番薯、花生、甘藍芽和蘆筍;由於此地臨海,擁有廣闊的潮間帶盛產牡蠣、蛤蜊,另漁民闢有塭地,從事淡水、海水的養殖漁業,而漢寶養殖漁業生產區約佔500公頃,主要以文蛤為主。因養殖魚業發達,造就許多青壯年願意留鄉就業,人口老化情形較不嚴重。

濱海地區的工廠零星分布,大多以低污染之小型加工廠為主,較大的公司為台明將玻璃產業。大多居民所依賴之農漁業,因鹽份含量高,土地貧瘠的地理因素,只能靠微薄收入過活。因為少了高工業污染,讓潮間帶得以培育出豐富的生機,造就了名聞遐邇的「漢寶溼地」。

一個淳樸的漁村,溼地有豐富的生態,也是鳥類、蟹類和魚貝類的天堂,漁塭和隱沒在防風林中的金黃色的稻田,綠色農園散佈在陸地與海洋交界的地方;「討海人」和農民在惡劣的天然條件下求生存,風霜飽滿的臉上有一種認命但卻不服輸的堅強個性。

 
 
自然環境

a.氣候:屬於亞熱帶,氣溫濕度高、東北季風強大。

(1)氣溫7月平均最高29.1度2月最冷16.2度屬冬乾溫暖氣候。

(2)雨量四季變化不一夏季受梅雨季及颱風之關係雨量較多集中在5-7月5月最潮雨量約75mm全年降雨量約1302.9mm

b.海象:

1.潮汐:每日均在兩次大潮兩次低潮平均週期維12小時25分大潮

平均潮差4.3公尺小潮約為2.1公尺左右最大潮差5.5公尺

2.波浪:漲潮時最大流0.71M/S退潮0.35M/S海流與潮流合成流約0.7M/S潮流為北向。

3.海象:本區外海的赤道海流源於菲律賓呂宋島北上流向東海流速約0.5-1.0M/S冬季另有韓國兩岸難流之韓流沿我國海岸南

下經台灣海峽項廣東、越南方向流。

c.地質土壤:

1.地形:漢寶原為舊濁水溪之河床,屬於濁水溪沖積平原期範圍,形成海灘坡度平線,退潮時裸露灘地約為2-5.5公里。

2.地質:地質屬第四季沖積層,主要為粘板岩及頁岩的沉積物。

3.土壤:其土壤基層母質來源為濁水溪上游地區沖積物,土分粒含量高,帶灰色呈為鹼性、中鹼性,為豐富營養之泥質灘地、海洋生物資源豐富的潮間帶。得以培育出豐富的生機,造就出名聞遐邇的「漢寶溼地」。

d.漢寶溼地:漢寶社區擁有世界知名的漢寶溼地,常見有的有鷺科、鴨科、歐科、和秧雞科等鳥類、保育鳥類如瀕臨絕種的黑面琵鷺、黑嘴燕鷗、彩鷸、紅尾柏勞等後鳥類,每年固定來此度冬。

沒有留言: